軟體人才大缺工是全世界都面臨的狀況,許多企業因而導入 Low-code/No-code(低程式碼與無程式碼技術)工具,要讓不懂程式的員工也能參與開發技術或應用平台,而在各個產業中,低程式碼與無程式碼技術可以帶來什麼好處?
創業小聚 134 場邀請到 Ragic 立即科技、Cyntelli 顧客數據平台、百林商智與 BRICKS 智慧顯示四組新創,分享他們如何將 Low-code/No-code 導入服務,並由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總經理郭大經參與對談。
用 No-code 技術輕鬆掌握數據!Ragic、百林商智分別用表單與 RPA 軟體為企業管理資料
企業過去大多以兩種方式來管理資料:第一種是將檔案上傳至公共槽或填入 Excel 試算表;另一種則是購買或客製化資料庫系統。
不過,這兩個方法卻各有缺點:員工難以在儲存海量資料的雲端中迅速找到 Excel 試算表,管理層也不便追蹤修改紀錄或進行權限控管;目前市面上的資料庫則有系統過於龐大、難以達到客製化需求以及維護成本高等問題。
Excel 式的 No-Code 雲端資料庫,讓企業的數據管理無痛升級!Ragic 憑什麼讓 Intel、亞馬遜上門合作?
另一種管理資料的方式是靠企業內部自行開發,然而,光是 IT 人員和其他部門討論資料庫如何設計,就會耗上許多時間,做出來的系統也要多次修改才能達到需求。
Ragic 立即科技對此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將資料庫系統設計成類似 Excel 表單的形式讓員工填寫。由於大多數企業熟悉 Excel 的操作,執行長郭家甫認為這是讓具備產業知識的部門能夠快速管理資料的最佳方式。
他以業務部門為例,員工可以用 Ragic 的工具搭建出一套完整的資料庫系統,不需要任何寫程式的技巧,就能夠分析填寫好的資料,把相關資料變成管理提案簡報、報價單、拜訪紀錄等有用的數據。

百林商智致力於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軟體研發,也就是以軟體機器人與 AI 技術來協助業務流程自動化的科技。
百林商智的產品「EMILY」就是一款結合了 Low-code/No-code 技術的 RPA 機器人,它可以處理瑣碎與重複性高的事務,如下載資料、Excel 填表、擷取 PDF 檔內容、寄送郵件等,為企業省下不少人工作業的時間。
不過,創辦人曾詠超指出,「目前 RPA 領域中單靠 No-code 搭建是遠遠不夠的,」再怎麼常用、固定的作業流程還是會有需要調整的時候,「搭配部分的 Low-code 技術才能讓自動化流程維持彈性,解決複雜的問題。」

郭大經提問,百林商智這項 RPA 工具的護城河為何?曾詠超說,歐美與日本的 RPA 公司都採用 No-code 拉流程圖的方式開發,百林商智除了納入 Low-code 技術外,EMILY 也自帶瀏覽器以支援跨系統的應用,藉此和其他軟體商做出區別。
Cyntelli CDP 平台和 BRICKS 電子看板設計軟體靠無程式碼解決行銷與 UX/UI 痛點
Cyntelli 結合 AI 分析技術,將消費者旅程追蹤、跨媒體廣告投放、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等服務,整合在一套 CDP 顧客數據平台中,行銷部門在單一介面上就能管理所有數據、做出決策。
CDP(Customer Data Platform,顧客數據平台)是用來收集、分析、追蹤第一方客戶的資料,協助企業描繪出清晰的消費者輪廓,以便操作廣告投放、優化行銷手法的數位工具。
過去行銷部門要分析或統計客戶數據,需要工程師協助抓取資料,共同創辦人陳韋銘表示,「不管是建立 AI 自動化模組還是串聯不同系統報表,其實都要靠很多程式人員來做。」
不過,Cyntelli 平台已由 IT 部門完成前端的埋 code 工程、數據彙整和分析邏輯三大建設,讓企業無痛轉型多功能的 No-code 管理平台,沒有技術背景的行銷人員不用再和工程師來回交涉也能自行處理數據。
adGeek 創辦人:IT 與行銷靠 No-Code 工具整合後,將更加考驗企業經營者的行銷策略

用寫程式的方式開發商業應用程式需要 2~3 個月的時間,但使用 BRICKS 的服務能在 12 天內完成一款商業 APP。
BRICKS 採用 No-code 技術,設計師不必修改任何程式碼,透過拖拉框架及串聯API或影像圖片等物件便能設計互動式看板,還能做出省時、低成本的「純軟體」拼接螢幕。他們主要的用戶為工程師、設計師、創作者,簡報、自動服務機介面,甚至 NFT 的展示框也都是 BRICKS 的應用場景。

郭大經肯定 BRICKS 的服務打中了許多用戶的痛點,並建議除了 2C 客戶外,BRICKS 可以向面板廠商等企業推廣產品,將有極大的發展可能;而執行長嚴孝頤則回應,友達、緯創、鴻海等企業的子公司都是他們的客戶,未來也將繼續開發這塊市場。
龍山寺、典華都在用!No Code 設計平台 BRICKS 怎麼讓看板「活」起來?

※ 此專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文章來源:Meet創業小聚
作者:江翊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