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每天都要等垃圾車倒垃圾,這本來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給鄰里間交流,但隨著人人都成為低頭一族,大家在排隊等垃圾車時都只顧著玩電話,少了跟鄰居閒聊,這改變了的生活習慣,成了四位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學生的靈感來源,讓她們有了想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設計想法。
這個有四名設計學生的團隊想把等垃圾車這段時間變成鄰居交流的好時機,於是便用平時最不顯眼但又必定會出現的垃圾袋來打開話題,圍繞著「垃圾」這個主題設計出三個系列「垃圾話」垃圾袋:
去負能量系列 – 把時下流行的「厭世」、「微消極」的人生態度完美地印在膠袋上


搭訕系列 – 讓垃圾袋也成為打開話題的法寶,為尷尬的同場氣氛破冰,甚至能為你牽紅線


慈善系列 – 鼓勵關注流浪動物,同時提醒不要隨意拋棄寵物,團隊並承諾把垃圾袋收入的 10% 捐給關注流浪動物團體

搞笑插畫搭配黑色幽默心情語錄,為一個平凡無奇的垃圾袋增添不少玩味,讓人都不捨得用來包裹垃圾,反而鼓勵了其他用途,能夠循環再用更環保。

雖然未知垃圾袋促進鄰居互動的成效,但這些妙趣橫生的暗喻都會讓人忍不著開懷大笑﹐令本來枯燥無味的日常生活更有趣,尤其是當對生活感到無力時,一個微細的日常改變,都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個設計理念不只局限於這個團隊的畢業作品,還促成了新北市政府找她們合作,讓全新北市市民都有機會買到這些有趣的垃圾袋,為新北市區帶來另一番的街頭風景。
※ 此專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作者: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