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間,人們的日常活動轉移到網上世界,故電商平台也亦急速增長。一直主打幫助 B2B 業務整合支付系統的新創公司 Stripe ,瞄準了電商平台在疫情下對跨境支付的需求,協助平台解決支付痛點。究竟有什麼原因,令這間已成立了十年的支付公司,搖身一變成為最有價值的新創企業?
Stripe 瞄準的是企業的 developer

Stripe 去年處理的交易額超過 2000億美元,大型企業諸如 Amazon、Microsoft、Zoom 及 Uber 也是其客戶。不過, Stripe 尋找企業客戶的方式與傳統平台不同,它的目標對象是企業的 developer。
為何 Stripe 有這樣的策略?這可從產品的性質說起,Stripe 採用的是 API-as-a-Service(API即服務),其支付平台是一個 API。品牌完成申請後,開發人員只要「複製貼上」便可將 API 加到網站,完全不用擔心會與原本網站的編碼相撞,更不需下載、安裝、維護及更新。這比起原本需要開發人員撰寫編碼,簡單及快捷得多。
以技術解決企業的支付痛點

現時不少企業及品牌來說,在處理多種網上付款方式面臨著不少困難。由於顧客有不同的付款習慣,例如透過信用卡、debit card,或 Apple Pay、Google Pay 等電子錢包,甚至會用微信及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來付款。若企業希望支援多種付款方式,便必須與每間銀行或機構去洽談,過程複雜而費時。
Stripe 看準了企業的支付痛點背後的無限商機。它擔當著一個中介的角色,主要幫助企業處理網上支付,然後從中收取手續費獲利。Stripe 把各種零碎而複雜的支付方式,全部整合於自己的系統,企業及品牌只需透過在網站及 app 上加入程式碼,便可以簡單實現多種不同的支付方式,並由 Stripe 代為處理背後複雜的現金流,輕鬆解決支付問題。
Stripe 未來的發展會是?
目前 Stripe 的業務已涵蓋超過 42 個國家,而隨著數碼經濟在全球的急速發展,Stripe 亦計劃將業務朝著向全球市場拓展。Stripe 預告歐洲將會是其下一個發展重心,在新一輪融資後,更會將資金主力投資在歐洲業務。
但 Stripe 在歐洲市場平台注定面臨更大的挑戰及競爭,例如來自荷蘭的支付平台 Adyen 早已站穩陣腳,以及原本的競爭對手如美國支付巨擘 Paypal 和 Square、英國的 Checkout 等早已估據了大部分市場等,Stripe 能否獲得一席之地仍然有待確認。
然而,現時全球線上商業經濟大約只佔 14%,而正在持續增上升,並將會帶動線上支付行業的增長,意味跨境支付仍然有很大的市場尚待開發,仍可以期待這間支付新創公司日後的發展。
你看好 Stripe 的發展潛力嗎?歡迎到 Innopreneur Facebook 與大家一起分享!
※ 此專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作者:K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