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職員 A 先生看著眼前賣光的便當,露出笑容。他負責便當的企劃、採購和銷售,當天早上進了 100 個便當,中午就全部售罄!在這種情況下,他相信可以輕鬆地達到一周 500 個的銷售目標。更讓 A 先生興奮的是,晚上總經理要來視察。他想:「總經理看到我的貨架,一定會讚賞我,甚至給我加薪!」然而,當總經理到來時,他卻被罵了一頓:「你腦子裡在想什麼?你知道什麼是基本的商業常識嗎?」
「機會損失」在會計上稱為 Chance Loss!
以 A 先生為例,他因為進了 100 個商品並賣掉了 100 個而感到自豪。然而,如果他進了 200 個商品,可能會賣出 120 個或更多!當商品銷售一空時,A 先生就錯失了新的銷售機會,也錯失了販售時機。對於一般人來說,商品銷售一空是值得高興的,但在會計上,它被稱為「機會損失」,並不是好事。
因此,如果 A 先生想在做生意方面得到上司的讚賞,他必須預測最大銷售量再加上10%。然而,要能夠精確預測最大銷售量並多進貨,需要具備經驗,這是任何行業中負責進貨的人的頭痛所在。
商品賣不完是一種可怕的事情,但銷售一空也同樣可怕!
從會計觀念來看,如果只因為商品銷售一空而沾沾自喜,為什麼不再多進一些貨來賣呢?
以上提到的「機會損失」是指在做決定時沒有考慮所有可能性,因此錯過了賺取更多利益的「機會」,反而變成了「損失」。同樣地,「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也是一個會計觀念。就像買一件東西就會失去買其他東西的「機會」一樣,因此成為了一種「成本」。
如何善用「機會成本」概念在工作、生活和商業層面上?
「機會成本」的概念不僅適用於商業,也可為生活帶來更多好處。例如,在設定目標時,應該以極限為目標,這背後的原因都與「機會」有關!以 A 先生為例,如果他的目標是每天賣出 100 個便當,他可以調整目標,每天增加至少 20 個便當,以挑戰自己,不斷提高能力和表現,而不應該滿足於「全部售罄」帶來的成就感。
在工作上,可以利用「機會成本」的概念,選擇最有價值的工作任務。例如,當一個人有多個工作任務需要完成時,他可以首先考慮完成哪些任務,以獲得更高的回報,或者將有更大的影響力。這樣可以最大化時間和資源的利用,使自己成為更有效率的人。
在生活中,同樣的概念可以用來選擇如何使用時間和資源。例如,當選擇休閒活動時,可以評估每個活動的「機會成本」,並選擇最有價值和意義的活動,以最大化生活的品質和滿足感。
至於在商業層面上,可以 Netflix 作為參考例子。Netflix 在創建其串流媒體平台時,評估了傳統電視觀眾的觀看習慣和市場需求,並開發了一個高品質、易用和價格合理的網上平台,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Netflix也持續投資於原創內容和技術創新,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提高消費者滿意度。通過善用「機會成本」的概念,Netflix 最大化了他們的投資回報,實現了公司和消費者的雙贏局面。
總結
「機會成本」是一個很有用的概念,可以在商業、工作和生活中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通過考慮機會成本,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時間和資源,並選擇最有價值的選擇,從而實現更大的成功。
部分資料來源《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由先覺出版發行。
※ 此專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思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