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正職員工的公司,而且整年都不需要開會,卻能年年保持穩定營收,聽到這樣的營運方式,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困惑問起「有可能嗎?」
事實上,這正是數位出版物交易平台 Gumroad 採取的經營方針,通過這種「反常經營法」,Gumroad 年年保持盈利,2021 年的年收入甚至達到 1,100 萬美元。
但 Gumroad 並不是一帆風順地走到今天。

Sahil Lavingia 曾是 Pinterest 的 2 號員工,當外界看好 Pinterest 前景時,Sahil Lavingia 卻因一個突如其來的靈感,毅然離職創辦 Gumroad。這項大膽決定,讓許多投資人佩服他的骨氣,甚至引頸期盼他能成為下個矽谷傳奇。
但 2015 年,Gumroad 宣布募資失敗並大幅裁員,一度瀕臨倒閉。在聲勢跌入谷底之際,Sahil Lavingia 卻讓淪為一人公司的 Gumroad 開始向上成長,並迅速上升到年進帳上千萬美元。
他是怎麼讓 Gumroad 起死回生的?
從市場新星到一人苦撐,Sahil Lavingia 放棄獨角獸夢
Gumroad 是數位出版物交易平台,不論是數位繪畫、小說、音樂作品、軟體或是課程,都可以直接在平台進行買賣,每完成一筆交易,Gumroad 將從中賺取手續費和分潤。
Gumroad 剛創辦時,頂著 Pinterest 光環的 Sahil Lavingia 誓言將它打造成估值 10 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因此 Gumroad 一上線就備受矚目,很快地從許多天使投資人和創投手中募資到 110 萬美元,接著又完成由知名創投 KPCB 領投的 700 萬美元。
順利的起頭讓 Gumroad 不斷擴大招聘,但沒過多久,他們就發現市場需求趕不上產品的增長速度,公司成長來到停滯期。他們原以為只要撐到下輪募資就能度過難關,然而 B 輪募資未能達標,Gumroad 的活躍發展也正式停下腳步。

籌不到足夠資金,Sahil Lavingia 只能忍痛大幅度裁員,20 人的團隊縮減到 5 人,到最後只剩下他孤身一人持續苦撐。走到這步,所有投資人都告訴認為應該把公司關掉,但 Sahil Lavingia 仍試著繼續精簡化來存活下去。
為了盡可能減少開銷,他放棄租用實體辦公室,以外包發案取代聘用員工,對工作已經筋疲力盡的他,也不再嚴格要求工作進度與成效。萬萬沒想到的是,這種彈性化的經營模式,竟成為 Gumroad 的救命稻草,營運狀況漸有起色。
就在此時契機出現,KPCB 向 Sahil Lavingia 提出以 1 美元出售股份,這讓他能夠以負擔不大的價格買回 Gumroad。自此,Gumroad 從募資失利的局面走向獨立企業重新開始。

待過高處與低谷,Sahil Lavingia 分享彈性經營 3 條心法
重新振作的 Gumroad,雖然不再有當年的飆速成長,但保持穩定的盈收運作。在經歷這 10 年的起伏後,Sahil Lavingia 在 2021 年撰文分享他所採取的彈性化經營心法:
1. 彈性化的人力僱用:一個正職員工都沒有
「當你問我有多少人在 Gumroad 工作,我會說有 25 人以上,但如果你問有幾個全職員工,那就 1 個都沒有,連我都不是。」Sahil Lavingia 說。
經歷過公司快撐不下去,還得同時顧及員工與投資人的兩難,Sahil Lavingia 便決定不再僱用任何正職員工。目前,數 10 個協助維護 Gumroad 運作的工程師,都只透過接案與彈性計薪的方式來相互合作。
這樣做的好處是,每個工程師不需花費太多時間處理 Gumroad,只要做好當下的任務即可。另外,作為主要銷售數位出版物的平台,Gumroad 深受數位藝術創作家的喜愛,彈性化模式能讓這些創作家在閒暇時兼任維護平台的工作。Sahil Lavingia 透露,目前大多成員本身都是 Gumroad 資深使用者,能夠以更了解用戶習慣的角度進行優化。
2. 彈性化的工作方式:不用開會、沒有 Deadline 壓力
沒有實體辦公室、沒有正職員工的 Gumroad,主要透過 3 種軟體來溝通工作事宜:Notion、Slack 和 GitHub。
具體來說,加入 Gumroad 工作,可以在 Notion 裡看見完整的產品管理列表與工作指示,使用 GitHub 查看建立好的代碼庫,並在 Slack 檢視各個欄目的工作狀態。有需要時,也可以透過 Slack 與其他夥伴交流對話,但絕大多數的時間,就算沒有任何溝通或定期會議,整個工作生態也能良好運行。
Sahil Lavingia 強調,在 Gumroad 工作不需要開會、沒有任何 Deadline 限制,也不會有季規劃的目標壓力,唯一的努力方針就是「最大化平台上創作者們的收入」。他補充說道,就算是新人加入也不用訓練或交接,只要依循公司內部指示就能馬上開始工作:「進入 Notion 後選擇一項待完成的任務,然後開始處理,就這樣,我不會告訴任何人該做什麼。」

3. 彈性化的工時長度:隨心所欲的工作吧,別加班!
正如 Gumroad 的徵才頁面大大寫著「擺脫朝九晚五」,Lavingia 說,由於沒有實體辦公室,Gumroad 的夥伴來自各個時區,所以「時間」對他們而言毫無意義。同時,他希望所有夥伴都能養成良好的自律與安排能力,因此他不去規範任何打卡時間,擺脫傳統辦公室的制式規定。
除此之外,Sahil Lavingia 也不會要求工作時數總長。相反地,他知道大多數人只把 Gumroad 視為次要工作,因此希望夥伴盡可能減少花費在 Gumroad 的時間,甚至為此制定「反加班費率計算法」,每週工作超過 20 小時後就以砍半的費用計算,「我希望他們將時間花在生活其他部分,例如創作、家庭或其他任何事情。」
保有彈性才能保持優勢,Gumroad 再做 4 改革
Sahil Lavingia 的文章在去年 (2021) 引起熱烈迴響,至今累積超過 25 萬的瀏覽次數,帶動原先平穩經營的 Gumroad 成長再度上升。但這回 Lavingia 不是只顧著高興,他注意到,隨著知名度帶動產品需求增加,讓彈性化的經營方式不再那麼適用此時的 Gumroad,比如當使用者有特定要求時,便難以做到即時更改和給出承諾。
因此,Lavingia 近期決定再做出 4 項改革:
- 每週工作掌握在 20~35 小時之間
- 取消反加班制度,讓夥伴自己決定想工作多久
- 輕季度目標安排
- 每人發放 10% 的股權獎勵
Sahil Lavingia 說明,他希望往後 Gumroad 的夥伴每週工時至少 20 小時,至多不超過 35 小時。他認為,這個範圍能維持沒那麼重的負擔,也能要求一定的進度。同時,取消了先前的反加班費率制,「我意識到反加班的作法太過獨斷,雖然把時間花在生活上很棒,但有些人樂於工作,我也不該阻止他。」
另外,為了回應增長的需求,Gumroad 也開始實施季度目標,目前作法是在每季初確定當季主要進行的 1、2 項任務,並在每個季度末完成;最後一項改革是 Sahil Lavingia 決定以類似獎勵金的作法,向每位夥伴發放 10% 的股權紅利,他希望夥伴擁有股權後能彼此激勵,共同讓 Gumroad 繼續茁壯。
從當年募資失敗後一人堅守公司,到不開會也不雇用任何正職就能穩定經營,並在今年做出的微幅調整,雖然策略不斷改變,但 Sahil Lavingia 之所以能從谷底翻身並延續產品至今,始終靠的是他彈性化的思維和做法,才能應對隨時都在變化的市場生態。
延伸閱讀:
設辦公室?Hybrid Office?還是索性永遠 WFH? 探討疫情後的工作模式
※ 此專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文章來源:Meet創業小聚
作者:王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