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不論工種、職位,想要獲得成功,都要有好的習慣。而活出一個「Better Life」更是很多人多年來追求的終極目標。這説著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尤其困難,畢竟習慣是一個人多年堆砌出來的,一時三刻很難改變。而《Better Than Before》正正介紹了 21 種培養習慣的方法給不同性格傾向的人。
《Better Than Before》是由美國作家 Gretchen Rubin 所寫的紐約時報最暢銷書,其中提及到習慣是生活中隱形的建築,建構出我們人生的很大部分。不同於坊間的習慣類書籍,作者認為這個世界並沒有所謂適合所有人構建習慣的規則,我們能夠做的只有根據每個人的性格特徵和實際情況去進行培訓和調整,去令自己「Live a Better Life」,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
為何培養/戒除習慣會這麼困難呢?
作者 Gretchen Rubin 認為,人腦一旦建立了一個模式後,便會下意識地跟著模式去做事。因此當一個習慣建成了後,它便成為了一個「指令」,讓我們下意識地循例去跟隨,並且很難對這個「指令」作出改變。就好比我們一早起床,很少會思考到底要不要刷牙,這是因為刷牙這件事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習慣,不需要花費腦力去思考是否要去做。
人腦這樣的機制成為了一個雙面刃 —— 一方面能令自己變得果斷,另一方面卻又限制我們培養或戒除習慣。
建立新習慣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的性格傾向!

在構思如何建立新習慣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傾向。其中期望分為兩種:外在期望(別人對你的期望)和内在期望(對自己的期望)。書中介紹了四種人面對期望時的性格傾向, 作者自己更為讀者建立了一個測試讓大家可以了解自己的性格傾向。
- 自律者(Upholder)
外在期望和内在期望均能鼓舞自律者。只要有嚴格的規則,建立新的習慣對他們來説並不困難。相反,如果要他們在沒有規則的情況下去建立習慣,就會遇到困難。比如説,一早計劃好一周的食譜,每天都煮食健康食品對他們來説非常簡單。但如果沒有這個食譜,他們可能失去方寸,選擇吃微波食品。 - 質疑者(Questioner)
質疑者往往只在意内在期望,他們對不同事物都抱持懷疑的態度,因此要説服他們去建立一個新的習慣,就需要提供大量的數據和資料,令他們打從心底認同這個習慣對他們的好處,把外在期望轉化為内在期望。 - 盡責者(Obliger)
比起内在期望,盡責者更在意別人對他們的外在期望,他們經常討好別人,希望博得對方的讚賞。因此,當想要達成某件事或建立一個新習慣時,不妨找一個同伴或教練一起去達成這件事,這樣一來為了不讓對方失望,盡責者們就能很好地建立起新的習慣。 - 叛逆者(Rebel)不論外在或是内在期望都對叛逆者沒有太多影響。他們崇尚自由,不會被期望框住。因此,如果你是一個叛逆者,嘗試建立一個新習慣時,可以不用建立任何計劃,只需要隨心提醒自己去實行就可以。
四種建立習慣的策略

了解到自己的性格傾向後,不妨嘗試一下四種培養新習慣的策略。
- 基礎習慣(Foundation)
基礎習慣總共有四種:健康的飲食、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運動和保持整潔。只要改善這四種習慣的其中一種已經足以令生活得以改善,强化其他好習慣的形成。 - 計劃(Scheduling)
當有一個習慣想要養成的時候,可以建立一個詳細的計劃,列出每天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再跟隨這個計劃實行。這個方法尤其適合自律者,但對叛逆者效用不大。 - 對自己行為負責任(Accountability)
Scheduling 跟 Accountability 息息相關,當你有一個詳盡計劃的時候,就需要設立一些規則令自己明白不跟隨計劃行動會帶來的後果。這可以是自己定下的一些懲罰,也可以找一個夥伴監督自己實行計劃。 - 觀察(Monitoring)
只需要觀察自己平常的習慣即可,不需要作出任何實際行動,這樣做可以更詳細地了解該如何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
如何擺脫壞習慣?

將壞習慣變得不方便(Inconvenience)
如果將壞習慣的過程變得繁瑣,我們自然會減少做這些壞習慣的次數。比如説,在工作、學習時總是拿起手機,一不小心就分散注意力了,難以再次集中工作。這時,如果把手機放在櫃子裏面鎖起來,每次要使用的時候需要開鎖,再打開櫃子,我們就有可能因為這繁瑣的步驟而放棄查看無關緊要的訊息。
把兩件事情配對在一起做(Pairing)
若把一個好習慣和一個壞習慣配對在一起做,當你要做壞習慣時,至少也有慢慢建立到一個好的習慣。就如把上網看劇和做運動配對在一起。每當看劇的時候,都要站起來或是去健身房的跑步機上走動。這樣可能得到的有兩個結果:其一,因為懶得運動連看劇的時間都變少了;其二,為了要看劇而做運動多了,兩個都是好的結果。因此這方法對於戒除壞習慣和建立好習慣都有用處。
總結
要知道為何有些人比他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我們可以先了解他們的日常習慣。書中提到的成功領導者不論從哪個領域出身,往往都有一個規律的作息。
就如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所説:「We become just by doing just acts, temperate by doing temperate acts, brave by doing brave acts.」因此,如果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傾向,再使用合適的策略培養新習慣。
如果想深入地了解文中所提到的四種性格傾向,不妨閲讀 Gretchen Rubin 的另一本書《The Four Tendencies》。你屬於哪種性格傾向?歡迎到 Facebook 和我們分享一下!
※ 此專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Bo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