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有一個開咖啡店的創業夢,但想要在這本身競爭已很激烈的餐飲市場創出一片新天空,不能走傳統的咖啡店路線,而是除了咖啡之外,在咖啡店的空間、所提供的服務、或是經營模式,都可打造出另類的咖啡店文化,創出咖啡店的新浪潮。

咖啡店 x 洗衣店
咖啡店與洗衣店看似毫無關聯,但把兩者融合為同一空間卻毫無違和感,更突顯新一代慢活的生活態度。
來自德國的 Freddy Leck 把咖啡空間和洗衣房融於一體,讓客人在等待衣服的同時,趁著空閒嘆一杯咖啡,令洗衣這件苦差變成一個享受的時刻。
Freddy 最初在柏林開了一間名為「Freddy Leck sein Waschsalon」的洗衣店,與其他洗衣店的不同之處是,Freedy 的店裏加設了一個簡單的咖啡小區域,讓客人在等待洗衣的過程點一杯咖啡消磨時間。
Freddy 發現這無意間創造了一個社交機會給客人,許多在咖啡區的客人,即使他們互不認識,彼此都會在等待時交談、寒暄幾句,於是 Freddy 便有了把洗衣店及咖啡店結合成為一個社交場所的想法。
所以,Freddy 在店內設置咖啡吧台,請來專業的咖啡師來為客人沖調咖啡,並劃出休閒空間,再加上格調清新的裝修及搭配古典音樂,讓人不知不覺間忘了到這裏的目的是洗衣服。
Freddy 的新式洗衣咖啡店不但在歐洲大受歡迎,其市場亦擴展到亞洲在日本東京開設分店,扭轉一般人對洗衣店的印象。
這類複合式咖啡空間正正呈現了現代人生活模式的靈活變通,透過空間規劃創造一個富人情味的社交空間,把煩擾、瑣碎的家務也變得猶如喝一杯咖啡那般簡單。

咖啡店 x 維修店
提起咖啡店,大部份人都不禁想起喝咖啡、休閒,但在一間名叫 Repair Café 裏,咖啡是配角,主角其實是一件件待修理的物品。
第一間的 Repair Café 於 2009 年由非牟利機構 Repair Café Foundation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讓客人可帶壞掉的東西來修理,同時喝咖啡交流,身體力行「修理代替購買」的生活態度。
Repair Café 除了有咖啡師坐鎮,還臥虎藏龍坐著一群「修理達人」── 他們可能是精通新科技的年輕人、善長裁縫的家庭主婦、或是退休的技工師傅,定時駐店幫人修理物件。
雖然維修服務是免費的,但這並不代表把物件拿到 Repair Café 扔給師傅便可以了,因為比起維修,這裏更著重技能的傳授,維修師傅會和客人一同研究待修理的物品,客人可在一旁幫忙、學習和交流,讓修補的不只是物件,更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Repair Café 至今發展成一個品牌,有超過 1,500 間遍佈全球。雖然壞掉的東西在這裏不一定保證會修好,但不少人來 Repair Café 是因為這裏是一個聚腳點,透過「維修」讓老、中,青都有機會坐下來聊天交流,喝一杯充滿人情味的咖啡。

咖啡店 x人力仲介
在日本的著名大學附近,有一間連鎖咖啡店賣咖啡不收錢,而且對象只限大學生,背後創新的經營模式正正是基於這個數據為王的時代。
「Shiru Cafe」是一間成立於 2013 年的日本連鎖咖啡店,「Shiru」在日文解「知道」的意思,這解釋了它們當初成立的原因,希望讓學生知道更多有關未來職業的發展。
大學學生只要提供個人資料如姓名、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及主修科目等資料,便可享用免費的咖啡,但這不是一杯普通的咖啡,而是一杯隨時會影響學生一生的咖啡。
在學生同意使用資料的情況下,Shiru Café 跟有意招聘的企業合作,進行精準的行銷,例如咖啡杯上的廣告、店內的電子告示板、流動電子設備,向學生提供有關企業的資訊,又或是提供一個舒適的地方,讓企業可跟學生一邊喝着咖啡,一邊分享有關行業資訊,以一個較適合現代年輕人的手法,接觸、吸引人才入行。
在這講求個人私隱的時代,用個人資料來換取咖啡引起不少討論,但有不少大學生覺得普通資料如姓名、電郵只要在網上稍為搜尋一下都可以找到,所以覺得提供資料的風險不大,而且坊間不少公司都有在收集用戶資料,但卻沒有任何禮品作為提供資料的回贈,所以 Shiru Café 公開透明的咖啡回贈計劃反而吸引不少學生成為會員。
除了在日本的 17 間分店,Shiru Café 亦擴張到海外至美國及印度,同時已經在籌備哈佛、耶魯大學的分店,從這個不斷擴大足跡的情況來看,這個用個人資料來換咖啡的做法還是受一定新一代學生接受。
※ 此專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作者: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