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外賣市場需求持續,最近有消息傳出內地的外賣平台龍頭「美團」將正式進軍香港市場!雖然美團已在香港上市,但一直未在本地提供服務。據了解,美團擬計劃於 5 月份進入香港市場,並將推出一個名為 KeeTa 的手機App,而旺角將成為首個試點地區!
美團的發展歷史
自 2010 年成立以來,美團已從一個團購網站發展成為涵蓋外賣、旅遊、電影、酒店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生活服務平台。在中國市場上,美團取得了極為亮眼的成績,例如 2020 年獲得超過 1,200 億人民幣的營收和超過 3.6 億的活躍用戶。此外,美團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並於 2018 年在香港股票交易所上市。

美團的核心業務:Platform Economy
美團的業務運作以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為核心,透過連接消費者與商家,為雙方帶來便利的線上交易體驗。平台經濟是一種基於網絡技術的經濟模式,依靠大數據(Big Data)、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科技支援,以提供更優質的消費體驗,從而為消費者和商家創造更多的價值。此外,美團還積極拓展新業務領域,如不斷開發實體零售、支付、金融等業務,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推動平台多元化發展。
美團競爭與發展前景
美團進軍香港的外賣市場,毫無疑問引起了不少人對其競爭與發展前景的關注。目前,香港外賣平台主要由 Foodpanda 和 Deliveroo 這兩個經營多年的競爭對手主導。如果美團想在香港市場立足,就必須制定針對性的市場策略,以充分了解本地消費者的需求。例如,香港的配送費通常是 20 港元起跳,遠高於內地平台3-5元人民幣的水平。
此外,對於香港消費者來說,本地的外賣平台至今仍未能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尤其在退款及投訴機制方面仍有待完善。在以上的情況下,許多人都期待美團外賣平台能夠提供更具競爭力和優質的服務。
美團面臨的風險因素
根據 Statista 數據,今年香港外賣市場(Platform-to-customer delivery segment)的總收入預計將超過 51 億港元。若美團能在香港市場分得一杯羹,收入將大幅提升。加上香港約有 30% 的滲透率,相比內地的 48.5%,其實還有不少發展空間!
對於美團在港發展,不少傳媒轉載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的看法。他表示,香港的營運成本高,而外賣平台需要聘請送餐員,這可能會限制其利潤空間。另外,香港外賣市場已經趨近飽和,有些競爭者如 Uber Eats 也因市佔有限而最終退出市場。然而,也有餐飲業界人士認為加入新競爭者有助餐廳降低成本,最終或可令消費者受惠。
總結
儘管香港外賣市場已經有兩個主要的競爭對手,美團在中國內地擁有極具影響力的外賣平台,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優勢。如果能夠善用其優勢,提供更好的服務,例如更低價的配送費用和更完善的售後服務,相信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資料來源:Meituan Annual Report、Statista、i-Cable News
※ 此專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本文作者:思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