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代購」,但有聽過「逆代購」嗎?
簡單來說,就是把「代購」這件事情反過來,讓要來台灣旅遊的外國人,直接親手將商品送至消費者手中。
美國新創 Grabr 看準消費者的需求,讓一群即將飛往你國家的遊客幫你購買想要的東西,順便賺到一筆旅費。舉例來說,很想吃在台灣買不到的韓國泡麵,就讓即將到台灣旅行的韓國人協助購買。
這套特別的運作機制真的可行嗎?至少 Grabr 目前繳出相當不錯的成績,已經擁有 50 萬用戶、破萬筆交易,更廣受阿根廷、巴西等中南美洲地區的消費者喜愛,究竟它如何改變代購這個古老的交易模式?

圖片來源 : Grabr
海外代購收費標準不一,消費者耗時又花錢
星巴克各國限定的城市杯、只有在國外才買得到的球鞋款式,如果沒有機會親自至國外購物,往往消費者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海外代購」。
另外一種代購情況,則是「國外的東西比較便宜」,像是美國的 iPhone、Marshall 音響等商品,因匯率、訂價或關稅關係價格有所不同。
不過海外代購最大的問題就是代購服務收費標準不一,費用除了國際運費、關稅、匯款手續費之外,各賣家的代購費標準相異。下單後,消費者也需等待數週、甚至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收到商品。如果運氣再更差一點,找不到任何賣家代購你想要的商品,那麼也只好等下一次出國有緣再見。
Grabr 的創辦人為一對夫妻,他們過去居住在西班牙,搬到舊金山後,妻子 Daria Rebenok 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在舊金山找不到她最愛吃的盒裝西班牙番茄冷湯,她說:「西班牙的每家雜貨店都有它,而且價格便宜,但是舊金山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一個單純的痛點,成為 Grabr 的創業起點。
媒合消費者及外國遊客需求,達到雙贏
Grabr 以 APP 的方式運作,專門媒合消費者的需求和即將起飛的遊客,提供交易市場平台。消費者不必苦等一個月,或花上昂貴代購費,便能擁有你想要的國外商品。舉例來說,你想買日本限定球鞋,Grabr 的操作方式如下:
- 消費者在 Grabr 提出需求,並說明願意支付的代購費用
- 近期剛好要前來台灣旅行的日本人便可以接受訂單,幫忙代購商品
- 日本遊客飛至台灣時,與台灣人相約會面、送交商品,最後得到日幣報酬,入帳至銀行帳戶

圖片來源 : Grabr
這套運作機制對於消費者來說方便又簡單,可以自由提出自己願意負擔的代購費,而非受到市面上的海外代購費用限制。另一方面,Grabr 也能讓海外遊客賺到一筆不無小補的旅費。

圖片來源 : Grabr
Grabr 共同創辦人暨共同執行長、行銷長 Daria Rebenok 表示,他和丈夫、同時為 Grabr 的共同創辦人暨共同執行長 Artem Fedyaev 喜歡到處累積兌換航空及酒店優惠,因此 Grabr 正能夠瞄準同樣喜歡累積航空里程的遊客,協助將「遊客行李的空間」貨幣化。
用戶數突破 50 萬,疫情之下仍有萬筆交易
與其他新創公司的不同之處在於 Grabr 同時涉足「航運和旅遊」兩大行業,並採用 P2P(peer-to-peer)的商業模式,在每一筆消費者的代購訂單抽成 7% 的費用賺取營收,並致力於和旅遊部落客、航空公司合作,協助為 Grabr 宣傳。
Grabr 目前用戶數已超過 50 萬,大多位於阿根廷、巴西等中南美洲國家,最熱門的代購商品多為電子產品,像是 iPhone、Airtag。即便前幾年受到疫情影響,在世界各地旅遊的人數減少,不過 2021 年仍有 21,000 項交易,遍及 33 個國家。
「我們受到點對點和共享經濟的啟發,希望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創造一個能夠影響不同國家人民生活的平台,讓大家獲得全球購物的機會,並讓旅行變得更實惠。」Daria Rebenok 說道。
參考資料:TechCrunch、Inc. Magazine
※ 此專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來源:創業小聚
本文作者:黃弈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