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創新拿鐵
作者:Crystal
創新點:不搜集個人資料,不賣廣告,而是靠會員訂閱的社群媒體 本文有四大重點: 1. 由《超級瑪利歐》(Super Mario)、《最終幻想》(Final Fantasy) 啟蒙的創業家 2. 轉機,來自「資源回收」後的孤注一擲 3.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4. 不一樣的商業模式
曾經風光無限的社群媒體的老大哥們,這半年來有些黯淡無光。
Meta (原Facebook) 股價只有年初的一半,日活躍用戶數也在 2 月出現創立以來的第一次衰退。Twitter 則是與曾經承諾要買它的 Tesla 創辦人馬斯克對簿公堂。而曾經被視為 Meta 接班人的 Snapchat,更裁了 20% 的員工。
同時,後浪步步進逼。
氣勢最旺的是 2015 年成立的 Discord。最近火爆全球、還在美術比賽中打敗人類藝術家、奪得第一名的 AI 畫圖機器人 —— Midjourney,就是 Discord 上的機器人應用。2021 年 9 月,Discord 的每月活躍使用人數達到 1.5 億人,較前一年暴增 50%,直追 Snapchat (2021 年 9 月,活躍使用人數約為 3 億)。
Discord 以兩件事出名:一是它的群組屬性。Discord 結合了 Facebook 社團、Slack 頻道、Zoom 線上會議直播等功能於一身。二是採用「訂閱制」。不賣廣告、不用戶數據作為獲利武器,收入來自於用戶訂閱進階功能。
(同場加映:俄國人研發的通訊軟體,在俄烏戰爭中成為烏克蘭人的最愛?!它不限群組成員人數,是戰亂中唯一的新聞來源)
原本 Discord 只在遊戲界小有名氣,尚未走進大眾市場。不過 COVID-19 讓用戶大批湧入線上社群,而 Discord 的好口碑則迅速發酵。2019 至 2021 短短 2 年,月活躍用戶數成長近 267%。如今,估值已經達到 147 億美元,逼近距離 Snapchat 目前的市值 (185 億美元,2022 年 9 月)。
這是一個怎樣的社群媒體?它要如何走出遊戲界,成為大眾產品?
1. 由《超級瑪利歐》(Super Mario)、《最終幻想》(Final Fantasy) 啟蒙的創業家

Discord 的創辦人 Jason Citron 有一個很接地氣的童年:他非常、非常、非常愛打電玩遊戲。
當他在朋友家第一次看到任天堂遊戲機,瞬間對裡面的「超級瑪力歐兄弟」(Super Mario Bros) 一見鐘情。後來讓他癡迷的,還有日本知名角色扮演 (RPG, Role-Playing Game) 電玩遊戲 —— 最終幻想 (Final Fantasy)。
Jason 對電玩是真愛。他不僅可以徹夜、連著週末都在打電玩遊戲,還想辦法學程式語言、自己「寫」一款遊戲。後來在電腦補習班上,認識了一個後來教他寫程式的朋友。他們一起用簡單的程式語言寫出了一款角色扮演遊戲,讓玩家可以使用魔法,在螢幕上畫圈圈。
這個電玩小子骨子裡也隱含著創業家的基因:他家三代都是創業家。曾祖父、祖父在 1900 年代初就經營一間電機工程顧問公司,而他的爸爸則在小鎮上經營兩間哈根達斯冰淇淋店。因此,他自小就決心要當老闆。還在唸中學時,他就開始了他的「電腦顧問」的打工 (這可是有收錢的):為一些年長者講解電腦、網路怎麼運作。還教一些年長女士在 Yahoo 上打網路撲克牌、用 MSN 與遠方的孩子聯繫。
Jason 一直夢想開一間遊戲公司,卻不知從何開始。於是他提早修完大學課程後,搬進一間住著九位柏克萊大學學生的屋子。
而就是在這間屋子,他遇上了影響他職業生涯的伯樂。
2. 轉機,來自「資源回收」後的孤注一擲
有這麼一種說法:在一個人才匯聚的地方,能夠激盪出無限的火花與機遇。年輕的 Jason 就是如此幸運的,遇到了他的機運。
搬進這間柏克萊「宿舍」6 個月後,來了一位新室友。有一天,新室友在客廳裡跟其他人聊天,聊到他叔叔創辦的一個新創公司孵化器 —— YouWeb。恰巧,YouWeb 就是專注扶植遊戲與行動裝置相關的新創公司,而他們正積極尋找想創業的工程師。透過新室友介紹,Jason 認識了新室友的叔叔,也是 YouWeb 的創辦人 Peter Relan。

對的人相遇,火花瞬間燃起。Jason 加入了 Peter 的孵化器,與另外一位也在孵化器中的創業家 Danielle Cassley 一起合作推出一款在 iPhone 上的手機遊戲 —— Aurora Feint。那時是 2007 年,Apple 推出第一款 iPhone,宣告智慧型手機的崛起。iPhone 顛覆了手機市場,也讓遊戲產業從單機遊戲,得以進軍手機螢幕。就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Jason 結合了角色扮演遊戲、拼圖兩大元素推出「Aurora Feint」。
Aurora Feinte 剛推出叫好不叫座。雖然許多行業內人士認為它早期 iPhone 遊戲中的上乘作品,因為裡面的社交元素,如聊天室、個人資料、多人遊戲、排行榜…等功能,是當時其他遊戲沒有的特色。但現實很骨感 —— Jason 即便把遊戲價格打了 88 折,收入依然沒起色。
因為第一個產品沒有成功,Jason 都已經打算錢燒完就搬回老家。此時,Peter 坐下來跟他討論要怎麼收尾。Jason 忽然沒頭沒腦地冒出一句:「為什麼 iPhone 上沒有 Xbox Live (微軟的訂閱服務,讓使用者在線上跟很多人一起玩遊戲)?Apple 和 Microsoft 怎麼沒做呢?」
Peter 瞬間迸發靈感。事實上,Aurora Feint 早已用非同步的方式,讓大量多玩家可以玩線上遊戲。他立刻建議,把 Aurora Feint 的社交技術拿出來做成一款軟體開發工具套件 (S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取名「OpenFeint」,試圖鹹魚翻身。
當時他們連可以把這個技術獨立包裝出來的錢也沒有。幸運的是投資人喜歡這個點子,願意借錢給他們把產品開發出來。
一個轉念,Jason 在科技媒體 TechCrunch 公佈了 OpenFeint 的消息,吸引了數百個工程師註冊。他們順利拿到了投資人貸款,並發佈了這套產品。OpenFeint 是一套免費的 SDK,Jason 則透過後續分潤、其他遊戲功能獲得利潤。
2009 年,OpenFeint 打中了市場的需求點,開始一飛沖天,並吸引了日本社交網路和遊戲製造商 GREE 在 2011 年以 1.04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四年時間,Jason 從一無所有,到存下第一桶金。

3.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就像很多被併購後的創辦人一樣,Jason 在 OpenFeint 被收購後,沒多久又重返創業行列。依然做他最愛的遊戲,依然跟他熟悉的老戰友 Peter Relan 一起。由於有成功賣掉公司的經驗,他們的新公司順利募到大筆資金,開始製作夢想中的遊戲。
但往事重演,只是錢變多了的版本。
Jason 在 2014 年推出的新遊戲 ——「Fates Forever」,一款專為平板電腦設計的遊戲,依然迴響平平。無獨有偶,Jason 依舊很有興趣打造遊戲中的社交功能,特別是「聊天」。於是,他們再次「軸轉」。不再做手機遊戲,轉而研究打造一款為遊戲玩家設計的聊天服務。
2015 年,Jason 正式發布了 Discord。
一開始,Discord 並沒有像 OpenFeint 那樣一飛沖天。直到 Discord 團隊與另一個社交平台 Reddit 中《最終幻想》子論壇的成員聯繫,邀請他們來試用 Discord,Discord 才開始在社群間口碑傳開。
Discord 有現有社群媒體必要元素。從功能面來說,類似於企業協作軟體 Slack:有大社團 (類似Slack的工作區)、小群組 (類似 Slack 的子頻道)。在各個小群組中,又可以用文字、語音電話 (不管是一對一,或一對多)、影音直播 (不管是一對一,或一對多。沒有延遲)、線上分享內容、外掛機器人等功能與其他用戶交流。
但它跟 Slack 主打企業、工作時使用不同。Discord 多環繞著遊戲、投資理財、音樂、教育學習…等生活類的主題,讓用戶不僅可用在工作,更可用在與朋友線上漫談、陪伴、分享。
就在 2020 年,Discord 碰到命運轉折點:COVID-19 讓全人類開始了社交距離,但人類並無法降低群聚的渴望,只能移往線上。Discord 在遊戲界有原始積累的好口碑,加上大環境的推波助瀾,頓時一飛沖天。而這股態勢,並沒有因為疫情趨緩而減弱,反而讓 Discord 看到了遊戲圈以外的龐大商機,並且積極融資、拍了廣告片,準備迎向主流。
使用者這樣描述 Discord 社群
4. 不一樣的商業模式
當人們逐漸厭倦了社群媒體上無止盡的垃圾訊息、置入性廣告,人們開始期望的一個不一樣的社群平台:回歸社交的本質,而不是黑盒子演算法操弄下的垃圾訊息。Discord 選擇「使用者付費」的會員訂閱制作為核心商業模式,正是呼應了當下的時代風口。
Discord 讓用戶可以免費使用基本款功能。若要升級功能,則可以用每月 4.99 美元或每年 49.99 美元升級,享有:客製化、動畫表情貼圖,客製化、動畫的用戶頭像,升級用戶的專屬線上徽章、高解析度螢幕分享畫面與影像直播…等。

訂閱收入成為 Discord 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其他收入來源還有虛擬活動賣票抽成、付費貼圖等。雖然 Discord 沒有公佈至今有多少付費會員,但在 2020 年,營收已經達到 1.3 億美元,較 2019 年的 4500 萬美元的營收成長了 188%。
雖然 Discord 繞開了數位廣告 —— 這個已經被 Google、Facebook 與其他社群平台瓜分殆盡的紅海戰場,但也不是沒有挑戰。訂閱制要能夠轉為大錢、並能讓公司持續快速成長與獲利,關鍵就在讓用戶離不開平台,不論是透過新功能、新機制。
功能的取捨,考驗著 Discord 團隊的判斷。
Discord 捨棄了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等各大平台都有的「關注人數」,也不用演算法來決定推送訊息。這讓傳統的社群行銷手法碰到鐵板:不再能透過網軍按讚、衝追蹤人數、討好演算法,或下廣告在社群來獲得更高的影響力。相反的,在 Discord 上要獲得影響力,就要真的跟用戶搏感情:成為社群的一份子、提供有用的內容、積極的回應任何提問或要求,成為社群中的意見領袖。Discord 還可以讓社團經營者依據用戶活躍度給予不同身份、群組或進階功能權限,鼓勵用戶參與。
另一方面,Discord 則把重心放在「社群機器人」上。他建立了機器人商店,讓社團經營者可以購買各式各樣的機器人,讓社團營運更為流暢,也為機器人開發者帶來商機。例如,一個擁有 1 萬名會員的美式足球社團,當社團用戶在提到某位球員時,可以透過社群機器人即時將該名球員的最新數據抓出來,省去會員查資料的時間、得以無縫討論。 而火爆全網的 AI 畫圖機器人 Midjourney,更是機器人運用的成功案例!
雖然勢頭正盛。但 Discord 能否跨出遊戲界,走向主流,是一大考驗。2021 年 4 月,Discord 婉拒了微軟以 120 億美元收購的邀請,決心「走出自己的路」。它是否為會社群媒體下一個霸主?讓人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Interview with Jason Citron, Founder of OpenFeint
深度長文 | 全景解讀 Discord:這才是真正的「元宇宙」
How Community Chat Mega-Platform Discord Makes Money — Without Ad Revenue
Is Discord really worth 32% less today than it was last year?
How an App for Gamers Went Mainstream
推薦閱讀:
1. 俄國人研發的通訊軟體,在俄烏戰爭中成為烏克蘭人的最愛?!它不限群組成員人數,是戰亂中唯一的新聞來源
2. 他花大錢收購 Twitter,揚言要維護「言論自由」!Elon Musk 光鮮亮麗的後面,也和我們一樣渴望愛與陪伴
3. 輸入文字就可生成藝術品!AI 圖像生成器 Midjourney、NightCafe、Deep Dream Generator 介紹與教學